首页   >   最新消息

安徒生教师奖获奖者彭玉生:让学生的成长“无边界”

安徒生教师奖获奖者彭玉生: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彭玉生在其29年的乡村教育中,探索出“无边界课程”教育理念,打破了学校、学科、时间、空间等界限,系统化开展“双师”教学、混龄教学、田野课堂、“1+X”综合实践课程、跨学科教学等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学生信赖教师、爱上探索,实现成长的“无边界”。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彭玉生在其29年的乡村教育中,探索出无边界课程教育理念,打破了学校、学科、时间、空间等界限,系统化开展双师教学、混龄教学、田野课堂、“1+X”综合实践课程、跨学科教学等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学生信赖教师、爱上探索,实现成长的无边界

  

 


一、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对寻常之物再认识

 

课堂要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彭玉生特别重视将新技术和科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十多年前,他利用互联网,链接外部资源开展双师课堂混合式教学。由于乡村学生人数较少,他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让全校学生共同上课,利用年龄差异和学情差异开展混龄教学。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主动学习中的教授给他人,彭玉生鼓励高年级学生运用费曼教学法巩固所学知识,并让他们帮助低年级学生主动学习。他将儿童行为学中的脚手架理论应用于混龄教育,让学生在互动和游戏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在他看来,课堂形态还可以有更丰富的样子,教师首先要打破自身思维中关于育人方式的边界,才能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中。

 

丹江口水库被称为南水北调中线之源,对于生态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库区全民守水护水的责任重大。彭玉生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将环境教育的课堂搬到水库边,现场讲解垃圾分类回收、化肥农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水库的生态意义并将知识传递给家人。讲解食物链与食物网时,他带着学生到山顶上科学课。农药袋被一些人丢弃,牛羊在池边饮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池中塘边生物彼此依赖维持生存……学生看着眼前熟悉的环境,在彭玉生的引导下不仅懂得了食物链的基本知识,更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现场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在于通过情境体验丰富人生经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知识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经历和思考也十分重要。对一些寻常之物产生注意和兴趣,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进行再认识,这会使学生会从无意识地接受转为有意识地体验,这会促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等到他们上大学或工作时,眼界会更宽阔,学习新知识和技术会变得更轻松。在开展感官总动员教学时,彭玉生带着学生去田野中认识植物的茎,一起发现身边不同植物的器官生长特征,用感官体验生命。

 

 


二、无边界课程理念的跨学科实践

 

为了更好地贯彻无边界课程理念,他还将其推广到其他学科中。一天,彭玉生正要买材料修补学校的一块展板,他突然想到,可以让学生来测量尺寸。于是他把低学段的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在测量了四个边后发现,只需测量一个长和宽,就能算出周长,并和其他同学共享他的发现。彭玉生在讲解数学中的往返路程问题、相遇问题时,把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在操场上模拟题目给出的条件,先尝试自己解决,哪里卡壳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们在地上走走画画,将想象中的飞机、火车在地面上进行模拟,使计算问题变得具象而简单。彭玉生认为,数学思维并非只有抽象推理,具象实践和想象思考的结合同样重要,在小学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具象实践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提升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让数学学习不再困难。

 

 

科学课程也可以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彭玉生在科学课上讲解动植物的繁殖时,结合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将繁殖等词汇,以拆字、田野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并使其理解生命成长的意义。对于浮力、摩擦力等概念,他让学生在户外真实情境的小组探究活动中学习。在他看来,教师不应强求学生一字不落地记住教材上的定义或所谓标准答案,敢于探索与质疑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关怀的培养更加重要。

 

又如,在讲太阳月亮四季这节科学课上,日出前,彭玉生就把学生带到操场,边跳边唱起了语文课文《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他突然停住说:我们一起让影子在前。学生就跟着他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学生还会跟着语文教师走进田野,进行诗歌创作。在美术课上,教师利用当地橘子树多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橘子作立体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彭玉生介绍道,无边界课程在多学科的推广可以小步慢走,例如将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将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结合等,探索提高大单元整合教学、跨学科教学课程占传统课程的比例。

 

 


三、让学生健康自由地长大

 

多年以来,为更好地开展无边界课程,支持学生成长,彭玉生为学校募集了价值50多万元的教学资源,入户劝返面临失学的学生50余人,用自己的收入资助40多个学生继续读书,至今已有180多人成功考入大学,其中有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与彭玉生并肩奋斗,扎根乡村教育。

 

教育创新的初衷,是彭玉生在和学生相处时,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和成长的渴望,他希望尝试新的观念和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究。无边界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室学习,学生有时会感到害羞,不敢举手。将课堂搬到田野、水边等轻松的环境后,走在路上,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思维打开了,学习也变得更容易。

 

近几年,人机社交”“低耗能社交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彭玉生发现很多孩子没有了玩伴,他们过得不开心,随着年龄增长,心理问题逐渐累积,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学生之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彭玉生非常看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无边界课程里,学生之间是团结和包容的,他们能够张口大声说,把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生活即教育。彭玉生会和学生一起走到河边,脱下鞋子,挽起裤腿,去水里搬石头,探究浮力的特征。学生说:这块石头好轻。他便让学生把石头完全搬离水面,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彭玉生认为,比起只是在教室里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如直接在河边亲自体验,测力计与河水之间力的差异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山野间观察动植物时,学生能够在组内分工开展探究,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以及彼此帮助,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从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一些教师会质疑彭玉生的课程知识密度低”“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上,学习效率低,但他认为,尽管在短时间内无边界课程的效果无法体现在分数上,但学生性格与其他各项能力的积极变化与提高是显著的。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机械地背诵,兴趣、眼界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要从长远角度育人。另外,现有的评价量化表尚无法如实显示无边界课程的教育效果,他希望探索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让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

 

 

某个周末,彭玉生走在广袤的田野间,当他走累了蹲下身休息,看着眼前的景色,他突然意识到,物理高度视角的不同体现着师生间思维认知的显著差异。何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教师需要认真反思和探究。2024年,彭玉生获得了第四届安徒生教师奖,同年底参队赴德国、丹麦考察学习。他驻足观察着异乡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在笔记中写道: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追求人的幸福。作为教师、父母,要尽可能尊重孩子,鼓励他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夜莺,切勿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  END  —

来源 | 《教育家》杂志2025年3月刊第4期,原标题《彭玉生:让学生的成长“无边界”》作者 | 乔东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上一条:安徒生教师奖共同发起人Benny先生祝辞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