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员视角二

郭纯洁:我感受到的丹麦幼儿、小学教育和民众学校

丹麦的教育体系

  郭纯洁老师在听课中(李镇西摄)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创办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的院长董瑞祥老师,有幸参加了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听理论课还是参观,包括亲身体验的幻想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2周时间,却有着前所未有的感受,对人的感官和思维冲击巨大。因自身的兴趣,平日喜爱关注教育方面的话题。丹麦的教育乃至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高,在没参加这次学习之前就知道一些。通过这次学习,觉得是以前知道人家好,现在的感觉是没想到有这么好!不禁想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岩仓使节团的《特命全权大使使美欧回览实记》中的一句话“始惊次醉终狂”!当然,用这个话形容好像有点不太恰当,我想应该是“始奇次羡终服”(开始好奇,然后羡慕,最后叹服)比较贴切一些吧!

 

  具体的感受,想从目前了解的教育体系中的几个方面来表达:

 

  丹麦的教育体系,是跟随着几百年的社会进步、历史沉积逐步形成的必然结果。其根基在于国家民主化、人与人的平等观念、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先进的理念!

 

  丹麦的幼儿教育

 

  丹麦的幼儿园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为政府出资,并伴有基金支持,保证了物质基础。

 

  丹麦幼儿园理念上最中心的思想,是让孩子可以快乐的成长!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的内容及其丰富。

 

  怎样的孩子是快乐的?玩,玩,玩!让孩子在玩中自然的学习。当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心情的快乐,可以自然的学习到应该学习的东西。比如与基本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探索过程中身体的成长以及危险意识、基本的尊重他人意识、人与人的平等意识、基本的生存意识等等。

 

  在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没有过多的干涉,只需适量引导,并制定让孩子应遵守应有的规则意识,比如不能伤害他人等。

 

  很多中国的家长不禁要问:就这些够么?

 

  我也不禁反问:这些难道还不够么?这些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掌握的东西,而不是会认多少个字,会计算几位数的加减法!

 

  因此,丹麦幼儿园认为不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认为此举将会限制孩子自由的发展,破坏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丹麦的幼儿园及家长,鼓励孩子多去户外,去接近大自然,不需要过多的精致玩具和教具。在幼儿园,无论春夏秋冬,需要午睡的小孩子均睡在户外的婴儿车里。在冬日的大街上,时常可见大人在暖和的咖啡馆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婴儿车就停在寒冷的门口,孩子在车里熟睡。(以上情况均配有感应提醒装置)。

 

  幼儿园的活动区,孩子们穿着连体服,摸爬滚打,浑身泥泞。这些都是常见的场景。有一句丹麦俗语:没有恶劣的天气,只有不适合的衣服!记得在幼儿园参观时有人问了园长一个问题:让这么小的孩子在寒冷的户外睡午觉,有什么科学依据么?园长回答:为什么不呢?外面有新鲜的空气,那么靠近自然,还能听到鸟的欢鸣!还需要什么依据么?是啊,还需要什么依据么?我们讲了那么多理论依据的东西,孩子真的喜欢和接受么?

 

  有一个故事,感触颇深。在幼儿园,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受伤。而家长的态度,是告诉幼儿园说,是我孩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当时听到时,真是没有合适的语言可以形容心里的感受!我们的幼儿园乃至中小学,限制或不鼓励各种可能引起伤害的运动和活动。这固然与社会的保障体系有一定关系,也有很多家长意识方面的因素。但真正缺乏的是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观念!

 

  参观幼儿园孩子“幻想之旅”,在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引导下,孩子们仅凭着自己的想象,演绎着自己心中的故事和场景,仿佛看的到每个孩子心中的想象图画。其中有个细节,一个孩子扮演的国王身披很多钻石送到另一个国度,遇到了一些障碍,在持续的交谈取得进展后,这个孩子如释负重,赶忙问这一身的重重的钻石卸到什么地方?感觉这个孩子一直想象着身上有很多钻石,而且很重,而其实当时孩子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想象力从何而来?我想就是这么来的!有个别孩子不想参与,也有个别孩子兴奋过度,但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受到关注,没有胜利者失败者的概念。而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让人感觉不到有痕迹感。

 

  在参观的幼儿园的场景设计中,有一些地方显得很特别。比如说设置一些角落区域,给那些不想参加群体活动的孩子单独独处的地方。改装一些原有的格局,比如原来的壁炉,改装成一个两层的小城堡。原有的一个旧衣柜,将背后打通出现一间小屋子,让孩子有新奇的感觉。地面的图案,除了装饰作用,更多的是孩子区分领域以及不同工作内容的界限。参观专业制作幼儿园户外设备的Copla公司的愿景,可体现出丹麦设计幼儿园的理念:建造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的,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自然生长,让孩子能在兴奋中学习,让孩子能接受身体挑战的游戏区!

 

  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本身以及自身发展的价值,我想这就是丹麦幼儿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丹麦的小学教育

 

  此次安幼二期学习,因为是幼儿师范,没有过多的介绍丹麦的小学。因为我的姐姐Ann一家目前生活在丹麦,她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六年级,一个四年级。通过平日的交流,听到一些Ann孩子学校的情况,想简单整理一下,虽然无法系统的说明,但可以通过几件事,说说感受到的丹麦小学教育。

 

  丹麦的小学课程有基本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除了以上基本课程,从小学开始贯穿到每个年级,都有做饭课、手工课、缝纫课、木工课。孩子在小学就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说做饭,在大人忙的时候,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也有一些孩子还可以通过帮家人做饭、收拾家里来获得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学到的技能,从小就有了付出劳动和获得报酬的概念。

 

  丹麦的老师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会尽量避免使用结论性或答案式的语句,让孩子有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小学的教育,应该就是让孩子逐步了解自然、了解世界的过程。世界的丰富性,应该是可以包容孩子的畅想的。而不是给孩子预设了一个标准,告诉孩子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或那样的。如果这样,孩子的思维方式就会受到一些局限,影响成人以后的思维模式。

 

  小学每个月都有到大自然里面(森林、动物园、古堡、海边、农场等)的安排,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户外运动和玩耍,融入大自然,在丹麦是必须的,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此外,经常也会去剧院看童话剧、去安徒生博物馆听童话。除了课堂,其他各式各样的活动非常丰富。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快乐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项目性任务,比如说“你们眼中的比尔盖茨”“北美洲地理”等。或者直接带全班的孩子到某个地方(如丹麦有很多岛)住几天(家长不会额外支付费用),在生活过程中观察周边环境。之后学生根据兴趣点分组,小组内部学生自己安排每个人的任务,通过网络及自身的观察、询问、讨论、整理,得到一份最终的报告。每个组都会在全班面前通过制作的演示文件,说明自己组报告的内容。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又有了团队合作经验,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执行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时常结合社区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或慈善活动。比如小学的学生会参与当地慈善长跑活动,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1公里、3公里、5公里等不同的距离,学生跑的多,自己的家长也会支付相应多的钱用作慈善捐赠的款项。而1公里具体捐多少钱,是学生和自己的家长讨论确定的。学校有时也会组织学生把不用的玩具卖给二手商店,所得的钱款有目的性的捐助到相关项目当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参与到社会慈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从小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会明白有很多人是需要帮助的,也会明白慈善不分大小,重要的是有这种意识。丹麦的成年人很多都有做志愿者的经历,这和从小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每年学校都有一天叫学校日,所有学生和家长都会参加。学校日当天的表演、游乐项目以及教室的装饰,基本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准备。需要帮助时,会和老师沟通,但基本上不会因为准备活动向家长要钱。比如说学生自己制作抽奖券,2元钱一张,如果中奖,奖品是价值20元的一小盆花。学生会在学校日,向来参加的家长们推售奖券,所得的钱当作班费或活动费用。在活动的准备、管理上,学校没有参与太多,让孩子们尽量的发挥自主权和能动性。孩子们在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锻炼。

 

  在六年级,学校会给6年级的学生提供三种未来7-9年级阶段发展方向,有关与家长共同商讨后,寻找到孩子的发展意向。选择之前,学校会安排学生观摩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由七年级学生与指导老师讲解。还会组织学生到几种发展方向相关的实际工作环境参观,看看各种选择结果与将来实际的工作是如何对应的。学校与家长会安排时间专门针对此事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以便给孩子充分的引导和讲解。但最终是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家长只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意见,但绝不主导孩子的选择!另外,告知孩子,这不是最终选择,在今后的实际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孩子没有任何压力,但参与了关于自己未来的一些思考和选择。对于选择的结果,学校会在基础课之余专门提供一定额外的时间做一些相关的学习内容机会和引导。

 

  以下是三个发展方向的具体内容:

 

  1、表达perfomance:(我们推动世界)

 

  通过多种方式(戏剧、电影、媒体、绘画、照片、诗歌、舞蹈、设计、讲述、运动、讲座等)表现出个人的激情和发展空间,提供4门专业课来实现。并同时考虑到个性发展。

 

  意义:世界不是现成的,而是你自己来创造的。community is not something you get,that’ssomething you create.

 

  2、语言和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语言、沟通、文化,关注和了解世界。内容包括历史、国家、文化价值,通过母语、英语、德语及一门第三种语言。利用媒体及互联网,与世界其他的年轻人做交流,从而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目标为发展语言技能,可跨国界交流与活动参与,提高沟通技巧和能力。

 

  意义:生命是旅途,不是目的地。Life is a journey,not adestination.

 

  3、自然与科学nature and science:(我们探索世界)

 

  通过关注和探索自然世界,以项目为基础,利用展览、活动、电影等交流方式,探索世界。

 

  意义:犯错是一种发现世界的新方式。Mistakeare a way to discover the world

 

  一直感觉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国内的孩子也就是上一些兴趣班,而主要的目的在于升学加分以及相互攀比。上兴趣班的孩子们有几个对自己所上的内容真正感兴趣的?谁又知道多少呢?剩下的,就是从小学一直考到大学,孩子的兴趣和个性没有多少人去考虑!大多数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直至工作,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与日后的工作及实际社会没有任何交集。除了一些基本技能方面的因素(比如英语口语及写作等),工作时又重新开始学习。另外,所有的孩子学的东西都一样,充其量就是分分文理科而已,大学毕业之后,所有的人基本还是一样的!而社会的各个领域,是需要多方面专业技能及方向的,这样的结果如何满足需求?以及体现个人的价值?感觉这才是人性教育价值的体现,更应该是教育首先应该完成的内容。在人性价值面前,还有什么更重要吗?

 

  丹麦的小学认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得知识不是首要目的,因为知识更新太快。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应该学习与世界沟通的能力、生存能力,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丹麦小学的课外作业很少,通常都是阅读20分钟课外书籍之类的作业。另外,没有考试。考试会扭曲这个年龄段教育的本意且违背初衷。考试结果会让学生产生分化、降低平等概念。况且小学教育中很多指标是无法通过考试来量化衡量。即使是考的好的学生,学校认为只是暂时的满足而已,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认为是真正的对这个孩子好。在小学的各个阶段,学校会对每个孩子有各项指标的评估,主要目的是针对孩子发展的不同情况做教学调整,以及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告诉家长,有助于孩子的综合成长。这个评估是孩子感觉不到的。想到我们从小就开始各种考试、排名,幼升小、小升初,孩子做作业到深夜,感觉我们的孩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丹麦学生在9年级后的多种选择

 

  丹麦学生0-9年级为强制教育,9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三年级)毕业后,可以直接读高中,高中毕业后可申请大学教育。也可以直接读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在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上发展。

 

  另外,还可以选择就读10年级。10年级是丹麦教育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10年级为非强制性,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就读。如果认为对自己的下一步如何选择做好准备,或没有很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或想继续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很多学生会选择读10年级。公立学校提供可选的10年级。

 

  也有专门针对8至10年级学生的私立寄宿学校,就是Efterskoler(继续教育学校)。8-10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处于未能进入社会却不愿意与家长正面沟通。此时,朋友的作用以及老师的引导变得异常重要,而Efterskoler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寄宿期间,学生之间可以充分的沟通,加上学校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可以顺利的面对青春期。Efterskoler课程重点通常是社会学、体育、音乐、自然或生态等领域。丹麦私立学校因可受到国家补贴,所以学生方的支出并不太多。但一般学生只会根据情况在Efterskoler选择其中的一年就读。

 

  是否需要上10年级或者是Efterskoler,由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共同讨论决定。

 

  学生在8-10年级时,年龄大概在15、16岁左右。这个年龄正值青春期,且需要选择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这时的学生,如果对未来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真的是有必要这一年来边学习边思考未来。

 

  读完10年级或Efterskoler后,学生可就读高中、职业学校或做其他适合自身的选择。

 

  如果读职业学校后乃至工作后还是感觉自己不适合,丹麦还为此种情况设置有成人高中,在成人高中毕业后(一般为2年制)一样可以申请大学。

 

  丹麦的学生有着多种选择。多种选择的实质是让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找到自己接受或喜爱的职业。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应该是愉悦的。幸福感随之而来。

 

  反观我们,古人就教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现在的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的大学,才能找个好的工作”。好像世界上就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没有其他的任何选择。至于个性、价值观、社会性、公民性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个重点大学,就一切都OK了。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专长,当然也有缺点。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发现个体的价值,培养个体的兴趣,规范个体的行为,让个体能顺利的融入团队,引导个体在集体中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提供给不同的孩子更加宽广的路,让个体自然而顺利的发展,而不是维持目前唯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模式。

 

  民众学校(H?jskole)

 

  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就坐落在北菲茵的一所民众学校Nordfyns H?jskole内。这次的安幼二期的学习也是在这所民众学校内进行的。因此,我们对民众学校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说起民众学校,不得不提到的人就是格隆维。他是丹麦著名哲学家,教育改革家,诗人和教士。他被称为丹麦的“孔子”或是“圣贤”,作为丹麦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格隆维,是丹麦人心中最庄严的精神家园。格隆维积极主张“自由第一,人人平等”,认为“学校生活应用以塑造人生”,抹除普通人和精英阶层之间的鸿沟,所以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有饱满的精神生活,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知识。”他的理念是,民众学校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而要更多地创造智慧与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应仅仅满足培育社会精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平衡社会功能,将普世道德价值观植入民心。他在1844年在R?dding创办了丹麦第一所,也是全球第一所民众中学,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民众中学面向所有年满18岁的成人,宗旨是启导生活,而非只是教育。学校没有入学门槛,不设考试限制,可随时入学。(不好意思,对格隆维的介绍,基本都是摘自安幼介绍他的文章,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话来做这段介绍了)

 

  民众学校,以前真是没有听说过,甚至并不被包含在丹麦整体的教育体系之中。但看了关于格隆维以及相关历史的介绍,我感觉民众学校在丹麦的历史以及当今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丹麦的教育体系以致其他,是基于丹麦的民主化基础之上而产生出来的。而民众学校对于丹麦的民主化进程,有着特殊的作用。当时的丹麦民众,很多也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民主意识。而当时的教育体系也并不完善。民众学校提倡并普及的价值观,让一般民众具备了公民性,有了民主意识。而这些意识的影响,造就了丹麦的今天的方方面面。今天的民众学校,除了对普通民众做知识的教授,公民性的培养,还有残疾人、难民、有心理问题的人、肥胖患者以及与国外的各个层次上的交流。民众学校最重要的,不是学什么具体的技能或知识,而是让学员学会热爱生活,并且让一个公民应有的公民性。

 

  在我们的课程安排中,安排有两次手工课,就是民众学校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之一。其中,绘画课的老师让我们这些从来没有画过画的人享受了一次画画的乐趣,小小的教室里不时充满了笑声。而珠宝制作课的老师,是个60多岁的慈祥老人,一个人负责多种小首饰的制作过程,而且有那么多学员在同时制作,但在他身上,只看得到耐心和专注。看的出来,他喜欢他的正在做的事。我想,他不是在做工作,而是在享受这种过程!在他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了自己喜欢的作品!

 

  以前真的从来也没有上过这种课。整个过程都是欢笑、自发的专心、主动的交流和互动!感觉可以给自己带来轻松、自信和自由的空间!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觉得内心愉悦!我想这就是丹麦教育值得肯定的地方,让大家觉得学习是件很舒服的事情,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心情,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想这也是丹麦教育的理念:只有开心的时候,才能最好的吸收外界的事物,包括学习,工作!

 

  用给我们上课的Nordfyns H?jskole创始人千叶忠夫形容的丹麦幸福公式来表达对丹麦教育体系的感触吧:社会福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幸福!

 

  在学习过程中,听到丹麦老师讲到某些观点时,参加安幼学习的很多学员都说过一句话:我们也是这么说的,但不是这么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仁者见仁,有很多种意见。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理论性的基础,但是由于国情以及很多原因,结果与初衷差距巨大。相关的机构,包括学校、家长等均不由自主的裹挟于其中,不得自拔。

 

  那么,当我们学习了丹麦的教育体系,和我们的环境一时又不能相容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丹麦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多的影响周围的人,让这颗种子长出累累硕果!结出来的果实,就是今天的孩子长大以后,不要再重复现在的家长或老师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让我们的孩子真实的感受到成长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平等的!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很多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让中国人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办学的终极目标!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孙青: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体验教育之“宝宝淋雨记”